每一個勞工家庭的子女都會哭著讀完的勞工紀實。
每一位非勞工朋友都該閱讀,我們才能知道,這個世界其實還有什麼樣子。
我的爸爸,是一位優秀的修車師傅,舉凡一般客車、大客車、甚至貨車、聯結車都難不倒他。
從小在修車廠長大的我,常常看到家裡有許多像變形金剛電影中的各式汽車被拆解的畫面,
但或許因為我是女生,爸爸從來不捨得讓我參與工作場合。
長大後,我的工作是行銷企劃,偶爾因為協助業主籌備新項目,必須深入大型工地,我以為,
我是一個對工地很了解的白領。
深入大型工地的日子,如同一般人一樣,與工地師傅們溝通常常有很多悶氣,我認為發包有付錢,為什麼很多施工做不到?
例如趕工、道具趕製、不要在營業時間施工但要趕工!?(對不起...)
除此之外,甚至認定上班喝酒、維士比、保力達、伯朗咖啡...等不是可以出現在我的世界的文化。
小時候對於爸爸開拖吊車載送我上下學,而不是乾淨發亮的房車,也總有一股羞惱。
我的爸爸從不健康檢查,他在6年前突發疾病離世,我心底是怨的,
我怨他不愛惜自己,更怨自己沒有幫他注意。
直到我讀了這本書,一邊讀,一邊痛哭,我終於明白爸爸為什麼不健康檢查,如同現在還在我身邊的叔叔們一樣。
理解、體諒、喜愛與自己不同的領域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,尤其這個領域看起來不是明亮乾淨,
可是這是支撐國家的基礎產業,這個產業撐起國家之後,撐起許多家庭子女的成長及教養,包括我。
我很欣賞 #林立青 的觀念,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工作而能得到報酬以支持生活,
如果這麼說的話,我是行銷企劃,有人是醫生,有人是總統,而有人是泥作、鐵焊、油漆師傅,或是清潔、幫傭、小販...等,
就只是這樣而已。
(本文純粹個人感想及導讀,非業配文)
看更多選書導讀
**選書導讀-如此人生-林立青-延續做工的人,再度打開你的世界